青海新发现秦始皇刻石的最大破绽是什么?
自6月8日,《光明日报》11版刊登了题为《实证古代 “昆仑” 的地理位置 —— 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 “采药昆仑” 石刻》,报道了中国社科院的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
这就是青海新发现秦始皇刻石!
《光明日报》刊出了此文后,立刻引发学界的热议,其热度之高,是近些年所未有。学界新发现秦始皇石刻的看法,真伪各有,各有支持者,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竖观点。
1.黄河源头的惊世发现
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300米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唐代文献称之为“柏海”,是从中原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的枢纽地带。
新发现的秦始皇石刻位于扎陵湖北岸,山坡半腰一处凸出的玄武岩基部,刻文在的山崖是个中间高、两端低的菱形,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0厘米。岩壁表面上方有轻微剥蚀,中部有一道斜直的裂痕,壁面磨蚀风化较为严重,下方有多处残损剥落。
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算新发现。早在2020年7月,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所率领的团队,就在扎陵湖北岸距离湖边大约几百米的凸起岩石上发现了该石刻。
今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11版上刊出文章,题为《实证古代 “昆仑” 的地理位置 —— 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 “采药昆仑” 石刻》。介绍了在青海发现的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秦始皇刻石的字体为典型的秦小篆,所刻内容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这个石刻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人们认为:黄河源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据研究,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1年,共有七次出巡,分别在山东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琅琊台、河北碣石、浙江会稽立下七大刻石。这些石刻传为丞相李斯撰文并书丹,均属秦小篆作品。绝大部分刻石原物几乎都已毁坏湮灭,仅存传世摹本和翻刻本。现存于世的只有山东岱庙的泰山刻石残块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琅琊台刻石残块,可惜均残断严重、漫漶不清。这就彰显出青海秦始皇刻石的巨大价值。同时,这次发现也将改写历代关于“昆仑地望”的认知,将完全颠覆数千年的一些传统观点。
由此,这一发现发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有人认为是真,有人认为是新刻。真伪双方对此石刻的内容、字体、位置、高度、风化、时间、用词等方面,提出诸多问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直言高度怀疑是今人伪刻。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对石刻的年月、撰文等提出疑问,认为按《史记》记载,秦始皇26年灭六国始议帝号称皇帝,而按石刻推算出发时间可能是冬季,冬季前往高原不符合常理,且远在黄河源的五大夫不可能提前预见到秦始皇称皇帝。此外,还有人质疑秦朝西部边境在甘肃临洮,秦使为何能前往境外等。
不过,也有多位学者持支持的态度。有人认为,研究者都已进行过“穷尽式” 的搜索和论证,“大夫” 的 “合文” 写法、“昆仑” 中 “仑” 字的写法等都是判断为秦代石刻的有力证据,且造假成本太高,缺乏合理动机。
二.刻石隐藏历史文化旅游价值
青海新发现的秦始皇刻石,无疑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有人认为,这一刻石的发现,对青海申报昆仑山遗址国家公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其历史地理价值:解决了关于“昆仑”“河源” 的精确地望问题,明确了先秦文献中 “昆仑神山” 所指,即巴颜喀拉山脉及其周边区域,证实了唐代刘元鼎及清康熙年间勘定河源时对昆仑山地望的推定,与《山海经》《禹贡》等先秦文献的相关记录契合。
在交通与文化价值上,实证了隋唐时期成型的“唐蕃古道”, 在秦始皇时期已经打通了最为关键的环节,体现了中原文化在秦统一中国时期已经深入影响到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务必巨大的价值。
提供了第一手的秦篆资料。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相较于此前已知的山东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琅琊台、河北碣石、浙江会稽等地的秦代刻石,具有无可替代的完整性和原址性优势,为研究秦代历史、文字、书法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最具原始风貌的秦代小篆,对人们认识秦人书写的,尤其是,秦人诏版小篆和碑刻小篆之间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
三.秦始皇刻石的争论什么?
这一个多月来,专家学者对此争论不休,各抒己见,那么他们都在争论什么呢?
首先,争论集中在石刻本身。刻石的深浅印痕,有人从崩开的缺口,及深度进行分析。认为是机器工,因为一般的石刻力度很难有那么深。风化程度,有人把它同汉代的燕山铭刻石,进行了比较,距离地面差不多两人高的《燕然山铭》,经过近两千年的风吹日晒,已经模糊不清了。而青海的秦始皇石刻已经2246年了,其風化剝蝕面貌却非常清晰。显然昆侖石刻,不可能保存這麼好。秦始皇刻石在山崖上的位置高度,明显偏低。这一点,对照蒙古发现汉代《燕山铭》的位置,就能发现有所不同。《燕山铭》的年代,比青海秦始皇石刻,晚两三百年,风化堆积层的高度,似乎相差了数千年。那么低的地方刻石刻,难道雕刻者对秦始皇没有一点尊重之意。也有人说,因为当地没有大石头,或者高大的山崖。在同一个崖面上,也有比较高的地方,当时为何不能在高处铲一铲,再刻石呢?
其次,从文字上说。复旦大学的教授认为,从古文字学上来看,其公布的内容文字上来说,符合先秦时期小篆的写法。但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书法圈有一种办法叫集字法,唐代就大规模使用了。随便找个书法软件或字典,输入相关内容,就会自动生成秦篆体的内容。因此,有网友认为,此石刻是湘西里耶秦简发现之后克制的,有一部分内容似乎来自于里耶秦简。有学者指出,“采药” 一词不见于先秦乃至西汉的文献。其较早的记载可能是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也可见 “采药” 表述。秦始皇时期,似乎没有采药一词。
第三,季节逻辑矛盾,刻石记载“三月己卯日到达扎陵湖”,秦历以十月为岁首,三月可能对应公历春季,高原气候虽寒冷,但并非完全无法通行。有人为,当时气候和现在有所不同。方士“乘车” 前往,显然不符合高原的状况。此外,秦始皇廿六年(前221年)刚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刻石中 “五大夫翳” 作为秦使,为何在出发时已称 “皇帝”?可能存在时间线错乱。秦朝西部边境一般认为在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扎陵湖位于青海,超出秦疆域范围,秦使“境外采药” 的动机与可行性存疑,而且必须有三千人左右的大队人马才行。汉武帝时,张骞的使团三百人,出汉境不远,就被包围,未能通过匈奴控制地域。
第四,最大的破绽是一个字。刻石中提到“一百五十里”。这个一百五十里,完全不符合古人的表述,基本上就是个现代人的口吻,前方150里如何如何?古人的表述是“百五十里”。这种表述,越早的年代,越用这种方式,比如千石,而不说一千石,“秩千石”,“丞皆千石”,“千二百里”,“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县大率方百里”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这些才是符合古人语境下的表述。
第五,昆仑山地望
青海发现的秦始皇石刻,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青海地望的重新确定。从《光明日报》公布的内容来看,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现可以说对昆仑地望,进行了新的确认。
昆仑是中国上古神话的词。“昆仑”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典籍。对于昆仑的说法,也有种种不同且充满玄幻的描述。漫长岁月中,最终形成一个昆仑山神话体系,它和古希腊神话体系是世界两大神话体系。昆仑山在中原的西方,故而中华传说中,神仙多自西天而来。其实,细细琢磨祁连山的本意——天山,可不就是神仙居住的天境之山。
那么,昆仑山究竟在何方?现代昆仑山脉是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横贯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内,成为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
古代的昆仑山其实是一个地理区域,数千年来有种种说法。昆仑山的位置大体祁连山的西段,在青海湖、罗布泊、居延海之间。学者考证,认为“酒泉(肃州)昆仑说”最切合实际,据此说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市南八十里。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对“酒泉昆仑说”做过详尽的论证。
此外,还有丝绸之路的线路的问题。昆仑山必定在丝绸之路的主线上,黄河源头只不过是丝绸的支线。古代的黄河源头,很长时间都是无人区,现在也是准无人区。黄河源头的比较重大的活动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会面。青海境内的丝绸之路的主线是羌中道、吐谷浑道,此路大多在青海湖北岸行,然后或从当金山口绕过河西走廊,或与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相汇。
四.期待公布更多的资料
一个有趣的问题,青海新发现秦始皇刻石的反对者、支持者都围绕《光明日报》刊载的内容,来进行分析。除了项目参与者外,外界并没有掌握更多的资料。也就是说,有关方面已经给这次辩论,画好了圈子。这样背景下的答案,能有多少答对几分,就很难说。
6月中下旬,青海组织了昆仑山综合科考,在青海湖畔有了重大发现,发现了汉代建筑遗址,科考队称青海湖是西王母的瑶池。“采药昆仑”石刻临时取消参观。在这条新闻中,“秦始皇”没有了,改为“采药昆仑”。是不是一种新说法呢?
就这次辩论,除了学者们除了对石刻文字的真伪、年代进行研究外。还有人建议,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探索。采集刻痕缝隙中的苔藓孢子、有机沉积物,进行科学测定。对刻痕中的微粒成分分析,究竟是铜还是钢,其成分又如何?此外,通过风化来判断石刻表面物质形成年代;利用微痕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刻痕边缘风化程度,对比已知秦代石刻磨损特征等。
最新消息,有关部门已经将此时刻保护了起来,禁止参观。据说,国家文物局已经派人把刻石保护起来了,外人已经无法接触,连青海文物局的人员也无法接触。这次河源昆仑考察团成员,包括最早报道刻石的几位也不让看了。
期待着能有更多细节的考察报告公之于众,以解开这段历史之谜。
(此为星期天晚八点直播的文字修改稿)
配资114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